端午节大干一场。
文/姜雪芬
编辑/斯问
(相关资料图)
农历五月,江苏小伙袁恒迎来了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日子。连着两周,他店里的粽叶销量不断上涨,日订单量已超过5000个。
这段时间,他忙得团团转,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。“批发商疯狂采购,都是成车成车地拉货;小餐馆一下单就是1000多斤,说今年要好好营业,大干一场,得在端午节前采购好粽叶;天南海北的食客也加入抢购队伍,说正计划和家人、朋友来一场粽子聚会,重温儿时端午节的快乐。”
这样狂热的销售景象,完全在他预料之中。
将粽叶包裹放进货车
几年前,因为创业做电商卖干花,袁恒赔了400多万元,连婚房都被拿去抵押了。那一年,家乡的野生芦苇叶生长旺盛,乡亲们都会用芦苇叶包粽子。叶子有韧性,包出来的粽子清香。
他为了赚钱尝试卖粽叶,叫来亲戚朋友一口气摘了两万斤,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全卖光了。之后,每年他都会留出一个多月时间,专门盯着粽叶。最高时,他一个半月卖出400吨产品,赚了上百万元。
但疫情期间,生意惨淡,三年来,他赔了差不多500万元。
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,人们外出就餐、聚会等需求上涨。赶上端午节,商超、餐馆卯足了劲招待客人,推出新鲜粽子美食,亲朋好友嚷着今年要一起包粽子,对粽叶的需求量也在提升。端午节前,他就已经卖出去了近150吨粽叶,“备下的货差不多要全卖光了”。
采摘粽叶
拓展副业,一个月赚两万元
卖粽叶是袁恒的副业,更是他的无奈之举。
因为父母常年在外经商,从小,他跟着在江苏宿迁沭阳农村生活的爷爷奶奶长大。高中还没毕业,他就跑到社会上闯荡,学过理发,当过饭店服务员,进过服装厂织过布,每天打卡的枯燥生活,让他觉得活得像台机器。
2014年,他18岁,想到了创业这条路。
看到父母在线下经营干花生意,年销售额固定在100多万元,增长空间有限。他想,通过电商可以将干花卖到大江南北,能做出比传统干花生意更大的规模。他从父母那争取到了70万元的启动资金,又借了80多万元,正式投身创业。
现实很骨感,做电商的门槛比他想象中高多了。开店需要保证金,给员工开工资需要钱,店铺运营成本也高。此外,产品推广成本也不低,平均一天就要投入超2万元,“但当时销售额高的时候,一天才能卖出去一万元”。
卖了一年干花,他赔了200多万元。为了缓解资金压力,他把婚房也抵押了出去。
2016年夏天,创业三年来,他算了算,差不多亏了400多万元。烦闷时,他告诉自己“得做点副业,多少赚点钱先支撑下去”。那时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月,在农村的乡亲们会聚集到湖边,用采摘下来的芦苇叶包粽子,芦苇叶多到采不完。但在外地的朋友却在抱怨买不到故乡新鲜的粽叶,“当时网上几乎没有卖鲜粽叶的”,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。
袁恒叫上亲戚朋友,到湖边采摘芦苇叶,一口气摘了2万斤。不到一个月,这批芦苇叶就全部卖出,他赚了两万元。
这让一直找不准方向的他,感受到了久违的自信和快乐。
订单上涨,仓库人员在打包粽叶
每年只干一个多月,月销400吨
袁恒认真研究了一番,发现“用芦苇叶包粽子,是苏北的特色。南方的粽子多用竹叶,叶子大而宽。苏北的芦苇叶窄、细长,带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,是竹叶不能代替的。”
芦苇叶遍布江边,野生的,无须打理,今年采完了,明年就会长出来,不用愁货源。但要想做大规模,就需要大批量采购芦苇叶,仅靠亲友无法实现,于是,他找到周边村子甚至是淮安、连云港、安徽等地的村民,邀请他们采摘芦苇叶,根据叶子大小和质量收购。
村民们发现路边不起眼的芦苇叶竟然能赚钱,于是踊跃采摘,第二年端午节前,袁恒收到了70多吨芦苇叶。
在网上,一斤新鲜芦苇叶售价近20元,不便宜。但远离家乡的游子并不在意价格,说“一年到头也就端午节前吃,就好这口”,他们不仅自己下单,还送给在城市的亲戚朋友,以慰藉思乡之情,回忆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的快乐。
袁恒的芦苇叶越来越畅销,第二年,一个半月时间,他就卖光了库存,赚到了近10万元。
2018年,芦苇叶的销量迎来爆发式上涨。收购商也送,村民也送,他的仓库里存储了400多吨货。老客户知道新鲜芦苇叶上市,抢着下单,线下批发商也跑来采购,运往全国各地市场。
不到两个月,他就卖出去了400多吨芦苇叶,赚了七八十万元。
他认定卖粽叶是一门不错的生意,一年只需要干一个多月,能盈利,还不耽误做主业,“很满足了”。
三年赔了500多万元
副业风生水起,主业也乘风而起。
2018年,袁恒和团队推出了雪柳干花新品,在网上进行推广,介绍其“枯木逢春”的美好寓意。经过短视频等社交渠道的发酵,新品热度越来越高,带动干花销售额上涨,当年营业额突破了2400万元。
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。
但随之而来的疫情,让这种势头戛然而止。
“要么发不出去货,要么快递在半路上不动了,要么就是收到货后退件。”不仅仅是销量下滑,快递成本增加,还有产品损耗。
有一年天气干旱,很多地方的芦苇叶叶子偏小,颜色黄还有虫卵,不能发给买家。工人将不好的叶子挑出来之后,基本上利润所剩无几了。
并且这两年卖粽叶的商家多了,产品价格越来越低,由20多元降到了10多元一斤半,利润被进一步压缩。
这三年,他算了算卖粽叶没赚到多少钱。疫情影响,主业也在亏损,人工运营成本高企不下,三年下来,他又赔进去500多万元。
等待发货的包裹堆满仓库
卖光库存,目标买新车
袁恒是个“不想妥协的人”,认定“它(芦苇叶)给我带来过利润,只要没有亏到我受不了的地步,我就不会放弃”。
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,人们外出就餐、聚会等需求上涨。今年端午节,他判断餐馆、批发商、外地食客们对粽叶的需求量会有提升,“过节放假,大家想聚一聚,妈妈们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包粽子,唠唠嗑觉得开心,还有人就想自己动手包粽子,体验小时候的快乐。”
一个月前,他就陆陆续续备下了100多吨芦苇叶。
结果不出所料,老客户听说新鲜的芦苇叶上架了,赶来下单,批发商、餐馆老板也下大单,一下子就要上千斤粽叶,最高时一天能接到5000多个订单,他和团队打包、发货,处理订单,每天都忙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。
买家展示收到的新鲜粽叶
网上也总有人担心“芦苇叶颜色绿,会不会是用药水泡过的,染了色”。他耐心解释,粽叶是野生的,染色的成本都不够利润的。并且,粽叶只会卖当年的新鲜的,在仓库里,设置为-3℃低温保存,最多保存20来天,“不能冷冻,不然运输时容易出现腐烂问题”。
还有一个多星期才到端午节,袁恒已经卖出去了近150吨鲜粽叶。很多人通过他的粽叶,实现了吃上家乡儿时味的愿望。
袁恒今年有了新愿望,想买一辆新车。日常生活中,他说自己不喜欢抽烟喝酒玩游戏,也不喜欢钓鱼,就喜欢买车。
这些年来,虽然手里没存下钱,但陆续买了13辆车,放在那里,是自己一路奋斗的见证。
芦苇叶生长旺盛
虽然现在依旧有不少负债,但是他心里不慌,觉得日子有希望。干好主业,做好副业,等生意更好一些,未来三年,他的目标是赚出一辆奔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