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经记者:黄小聪 肖芮冬
3年前的7月,公募基金发行高歌猛进,单月成立规模超过5000亿元,成为公募基金自诞生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月份,如果再加上当年8月的4000多亿元,单单这两个月的基金成立规模就接近万亿元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数据来源:记者整理 视觉中国图 杨靖制图
如今,3年时间过去了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在最热闹的时候发行的那些基金,虽然半数以上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,但是依然有超百只基金运作了3年左右时间收益为负,有的净值甚至腰斩,另外还有部分基金已经清盘。
19只基金跌幅超30%
回看公募基金过往的基金发行,2020年和2021年是不得不提的两个年份,其中,2020年新成立基金规模超过3万亿元,创出历史新高;2021年也达到了2.96万亿元。具体到月份上,2020年7月、2021年1月和2020年8月,这3个月的新基金成立规模均超过4000亿元。其中,2020年7月新成立规模更是超过5000亿元,成为公募基金自诞生以来发行最“火”的一个月。
公募行业向来有“好发不好做,好做不好发”的说法,那么3年前的那个夏天那些“好发的基金”如今表现如何?那些蜂拥而入的投资者,3年后又有怎样的收获?
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8月11日,统计成立日期在2020年7月和8月的产品,自成立以来,超半数基金实现了正收益,最高收益超50%,但也有超百只基金收益为负,其中19只基金跌幅超30%。
进一步来看,这些跌幅靠前的产品,比较典型的是医药主题基金。比如成立于2020年8月的民生加银医药健康,随着医药行业调整,其净值一路向下,2023年8月11日的净值数据显示,A类份额的净值仅有0.4313元,相当于已经“腰斩”。
规模方面,该基金成立时的规模超过8亿元,认购总户数超过2万户,截至2023年6月底,其规模已经缩水到约2.7亿元。
民生加银医药健康现在的基金经理陈洁馨,是2021年12月接手管理该产品,她曾在2021年四季报时表示:“展望2022年,我们认为医药可能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。”
而2022年这一年,该基金A类份额全年净值跌幅达30.28%。在2022年的四份季报中,基金经理一直重复强调:“行业整体估值跟随市场调整,已经回到历史较低水平,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和配置性价比。”
多只发起式基金已清盘
到了2022年四季报披露时,民生加银医药健康基金经理继续表示:“展望2023年,我是乐观的。经过2022年底的调整,大多数行业和公司估值处于比较低的分位,中长期价值显现。”
从重仓个股来看,该基金主要配置了创新药、医疗服务等方向。这些领域的个股,进入2023年后调整仍然比较大。到了2023年二季度,基金经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继续不断强调行业整体估值已经回到历史较低水平。同时表示,正适当把组合配置得更加分散、均衡。
不过,基金经理的调整并没有为该基金的净值带来比较明显的改变,该基金A类份额在2023年一二季度又分别跌了5.36%和7.03%。
除了净值“腰斩”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还有一些以发起式方式成立的基金,虽然赶上了热闹,但是满3年后直接就清盘了。
比如华润元大欣享混合,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10日,当年成立时的规模仅有约1500万元,其中基金管理人买了1000万元。然而3年后,截至2023年6月底,该基金的规模仅有约1029万元,90%以上都是基金管理人自己持有,最终该基金因为触发《基金合同》终止的情形(即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)而清盘。截至清盘前的8月10日,该基金A类份额为0.9749元,相当于运作了3年,还是负回报。
再看成立于2020年8月6日的银河龙头精选股票,该基金虽然也是以发起式方式成立,成立时的规模也有3.8亿元,认购户数更是达到3万户。而截至2023年6月底,该基金规模不足8000万元。净值方面,截至清盘前的8月4日,该基金A类份额的净值仅剩0.5625元,相当于持有3年左右,亏损超过40%。
总的来说,在市场最热闹的时候,不少基金公司都抢着发行新基金,哪怕是通过发起式方式成立,但是从结果来看,一些基金运转了3年,不仅没能带来正收益,而且还直接以清盘收场,对投资者造成的净值伤害不可逆转。这也再次提醒投资者,在市场最为火热时,少凑热闹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。
翻译
搜索
复制
每日经济新闻